上次談到臺東誠品,這次討論隔壁的洞洞館。洞洞館和誠品所在的舊戶政事務所是同一時期的建築,也命運乖違,即將一前一後遭遇到相同的厄運。
洞洞館的前身是臺東縣稅捐處。它在臺東的建築史上卻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因為它是臺東戰後最重要的本土建築師--呂阿玉先生完成的早期重要作品之一。這位長年在縣市政府機關擔任建設科長,卻沒有任何一張建築師執照的建築師,生前憑藉著驚人的熱忱與自學能力,在臺東的建築界活躍近四十年的時間,設計和建造出數十件以上具有特色的作品,包含議會、鄉公所、校舍、農會和民房等。他受瑞士建築師達興登的作品,公東高工聖堂大樓的影響,運用立面的遮陽板與不同的牆來營造兼具地方特色的立面美感和遮陽功用的「呂阿玉風格」,也引領了民國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臺東建築的風潮,這番成就可以說是戰後東部建築界的第一人。可惜的是,因為無法在設計圖上簽字,加上他的資料缺乏適當的保存,呂阿玉的作品究竟有多少件,至今仍是謎。但大致上,民國五十一年竣工的洞洞館可能是他的第一件作品,也有人認為,洞洞館隔壁建築與時間相仿的舊地政事務所,是他在洞洞館之後的作品。
除了歷史意義,洞洞館建築本身上也許多珍貴價值。從外觀的立面和空心磚到內部的規劃,洞洞館本身處處可見建築上的創意巧思,建築的內院種滿了各種植物,在五十年間長成一個綠意盎然的小型樹林,也成為許多臺東市民遊憩的空間。如此集公共建築、生態公園和古蹟於一身的建築,在臺灣恐怕相當珍貴少見,加上洞洞館位於市區與鯉魚山的樞紐,它的存在曾經在城市發展上扮演調和市區景觀的重要角色,避免重度的商業設施和人潮阻礙了市民與最大綠地的互動。
這樣一棟建築,只要妥善規劃和維護,將會是臺東文化、觀光和商業活動的珍貴資產。卻在去年,讓臺東縣政府以每坪每年1500元的賤價承租給「承泰國際投資公司」五十年好建造飯店,直接宣判死刑。一棟具有價值的歷史建築,就這樣沒了。
拆古蹟蓋新建築,如果是為了創造更大的公共利益,尚情有可原。偏偏這個建案就像黃建庭政府的其他規劃,表面上講的漂亮,實際上藏著各種問題。首先是2013年明明招標過兩次,如此大的案子卻刻意拖到該年底簽約時才曝光上報,顯然是黑箱作業;其次,飯店的規劃也是疑點重重,標案文件標示的容積率為125%,到與飯店簽約時卻搖身一變成為200%,這意味著一個才1400坪的建地,卻可以建造2800坪的大樓!於是結果就是在一座只有三層樓的建地上蓋出一棟樓高八層,地下四層的龐然大物。國有土地的建築限制可以為了圖利業者做任意修改,拿到全國來講也算的上是一大奇事。
最糟糕的問題是,這樣的樞紐地段要建造大樓飯店,其實隱藏了驚人的社會成本。洞洞館的建地塞不下飯店的附屬設施,於是隔壁的臺東誠品和後面廣場就成為犧牲品。新生路與博愛路的交匯路口是市民通往鯉魚山的途徑,但將來勢必為遊覽車出入飯店佔據。從城市規劃來看,鯉魚山本來是臺東市區的地標和野生綠地,靠近市區的一邊也是臺東市最重要的文教區,有臺東大學、體育場、鐵花村、臺台東誠品和文化中心,這條「綠色藝文廊道」構成了市區最大的文化與觀光資產,讓這個缺乏綠地的城市稍微帶有些魅力,這可以由周末假日從南京路到鐵花路總是聚集川流不息的人潮得到印證。現在,因為一座「四星級」飯店將建在於這個廊道的中心,這條廊道的價值卻等著被摧毀。想像一下,當南京路到鐵花村,一路上都被遊覽車和中國遊客占領時,誰還想待在臺東市區?周遭除了紅珊瑚專賣店,還能創造什麼商機呢?
為了蓋一座自斷命脈的飯店,毀掉一個充滿歷史記憶與文化觀光價值的歷史建築,這樣殺雞取卵的建設本應是伊索寓言裡才會出現的教訓故事,卻活生生地發生在臺東市區。臺東人是不是該開始為自己想想,臺東人民的未來在哪裡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